会议现场
10月24日,《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麻鸭》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在绍兴召开。由家禽遗传、畜牧技术推广、蛋鸭养殖、标准化及行业管理部门等组成的专家组,标准牵头单位负责人以及起草组成员等出席会议。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唐国燕主持。
协会副秘书长唐国燕主持会议
《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麻鸭》由绍兴市绍鸭原种场有限公司牵头,绍兴市绍鸭产业协会、绍兴市绍鸭禽业专业合作社、绍兴沣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、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、绍兴市越城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、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制定。绍兴沣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艺伟汇报了标准制定的背景、前期准备情况以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。
绍兴沣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艺伟作标准立项汇报
绍兴麻鸭,又称绍兴鸭,是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,原产于绍兴,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驯养,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,以产蛋多、成熟早、体型小和耗料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引种。依据羽色特点,可分为“带圈白翼梢系”、“红毛绿翼梢系”和“白羽系”三个品系。
成年绍兴麻鸭带圈白翼梢系(左:公鸭;右:母鸭)
成年绍兴麻鸭红毛绿翼梢系(左:公鸭;右:母鸭)
成年白羽绍兴麻鸭(左:公鸭;右:母鸭)
绍兴麻鸭全身都是宝,蛋、肉、羽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,群鸭每只年产量为250到290枚,高产系500日龄产蛋300多枚。蛋重65克左右,个大壳薄,是我国著名的高产蛋鸭品种。公鸭大多培育成菜鸭供应市场,一般饲养到60到70日龄,体重在750到1000克上市供应,肉嫩,味鲜美。饲养多年的母鸭(俗称“老鸭”),民间视为补品,“火腿炖老鸭”为乡土传统名菜,还可加工成绍兴风味特产酱鸭。鸭毛则可加工羽制品。
绍兴市绍鸭原种场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绍兴鸭保种单位,绍兴市绍鸭产业协会也已于2010年成功注册“绍兴麻鸭”地理标志商标,为“绍兴麻鸭”的保护奠定了基础。为进一步推动绍兴麻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提升养殖产量与种鸭品质,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优质绍兴麻鸭的需求,在市场监管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计划的支持下,特启动该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。
绍兴市绍鸭原种场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阮胜刚作绍兴麻鸭相关介绍
与会专家围绕标准制定的必要性、可行性、适用性与创新性进行了深入研讨,一致认为《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麻鸭》团体标准的制定,有助于加强绍兴麻鸭的品种资源保护、行业规范管理与市场推广力度,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,提升绍兴麻鸭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,为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浙江省家禽业协会副秘书长曾涛任组长
绍兴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谢俊
湖州市农业农村生态与能源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永星
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宣毅
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高级畜牧师李奎
诸暨市畜牧兽医所高级兽医师蔡丽
金华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畜牧师冯伟峰
